您的位置: 首页 >分院基地>分院基地>详细内容

3044永利官网vip河西分院2018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2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河西分院坚持做河西文章,注重突出应用研究,围绕双创工作,不断强化科研创新,多项举措并举,加强科研工作。
      一、项目立项
      1.项目申报
      2018年组织项目推荐评审会12场次,项目申报动员大会2场次,下发了河西学院2019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辅导共计6场次。下发各类项目申报及成果报奖等正式文件通知93个,推荐各级各类纵向项目382项,受理校级项目申报书75项,审核签订校地合作项目37个。
      2.批准立项
      2018年我校科研项目总计184项,经费总数3575.76万元。
      3.项目检查与结项
      2018年,组织项目验收会4场次(其中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场次,校内立项项目2场次)。共计受理各级各类项目结项申请170项,主管部门验收通过59项。组织国家社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学技术)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并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校长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期检查及归档工作。
      4.经费管理
      自主研发的科研经费审批系统自2015年开通以来运行稳定,反馈效果很好。
      落实到位2018年度到账经费配套。落实到位校级科研平台运行经费和科研创新团队资助经费。落实2017年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及省级平台申报资助费。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科教[2016]19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04号)和《河西学院科研间接费用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5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科技处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已到账间接经费进行了核算。
      二、平台建设
      组织申报2018年度省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河西曲艺传承创新基地、甘肃省微藻技术创新中心分别获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立项。河西曲艺传承创新基地到账经费8万元;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作物水肥药一体化工程研究中心到账经费50万元,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考核优秀,预核拨奖励资金100万元。
      受理校级非独立科研平台申请14个,批准设立祁连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中心、河西学院政府与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中心、河西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河西学院医学影像研究所、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河西走廊农业节水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河西走廊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河西学院丝绸之路中医药研究中心、河西走廊社会治理与生态法治研究中心10个校级平台,其余4个待评审设立。
      三、科研成果
      2018年出版著作、教材90部(A类14部);发表学术论文597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39篇(2区3篇),EI论文13篇,ISTP论文8篇,CSCD来源刊论文26篇,CSSCI来源刊论文5篇。
      四、成果获奖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成果奖励37项,有9项成果获奖。其中第十五届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8项,获奖4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8年度省科技成果奖申报材料4项,获奖3项,均为三等奖。2018年甘肃省专利奖4项,获二等奖1项。向林业厅推荐申报材料1项,获三等奖1项。
推荐2018年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首届“张掖英才”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3名,推荐第九届甘肃青年科技奖候选人1人,推荐河西分院第十三届青年社科成果奖2项。
      五、学术交流
      2018年举办学术会议21场,其中国家级学术会议6场、省级学术会议15场。协办国际学术会议1场。外请专家137人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在“第十八届祁连学术月活动”期间,学校共举办学术会议14场次,其中,举办校级层面学术会议8场次,各二级单位6场次;学术月期间外请专家106人次,其中校级层面26人次,各二级单位80人次;各二级单位举办学术活动45场,178位教师作报告。各学院学生举办学术活动19场,73位学生作报告。
      六、服务社会
      目前,学校已建成甘肃河西国家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甘肃省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甘肃省省属高校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祁连山菌物保护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祁连山食用菌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等1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成河西走廊沙产业研究中心、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研究所、河西经济发展研究所、河西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43个校级科研平台。不同层级科研平台的建立,有效聚集了校内外科研创新人才,凝练了科研创新服务团队,形成了以科研平台为支撑、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项目和团队对接企业(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七、制度建设
      修订并颁布实施《河西学院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30号);颁布实施《河西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42号)。
      八、其他工作
      研究开发并启用河西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已于2018年7月上线运行,后期将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的软硬件操作环境。
      九、存在的问题
      科室任务重、时间节点紧,人员极度缺乏,人员流动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十、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实现高效管理,优质服务。
 
 
                                                                                          2018年12月15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